发布日期:2024-12-20 12:54 点击次数:84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呼和浩特12月20日电(刘澄钰)12月20日,主题为“区域协同链动未来”的黄河流域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暨建筑产业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会上,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编制的《职业教育培育“大国工匠”建筑人才路径》智库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深入剖析了我国建筑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围绕行业转型升级要义、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职责使命,提出了通过强化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以助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2023年达到31.59万亿元,同比增长5.77%。同时,作为我国第二大就业产业,建筑业2023年从业人数达5253.75万人,同比增长2.18%,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强化职业教育成为新时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报告》指出,随着新兴技术的应用,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人才标准不断提高,要求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当前,建筑业工人技能水平落后、结构失衡、人员断层等问题制约着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结合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以及建筑业对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迫切需要,激发职业教育效能,发挥职业教育作用,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
《报告》建议,职业教育要紧盯建筑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人才需求,致力培养更多能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职业人才,服务国家战略。一要持续优化政策保障机制,在系统设计、经费保障、部门协同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强化支持力度。二要坚持以德树人,加强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三要增强课程设置的前瞻性与匹配性,围绕行业发展最新趋势与国家战略,优化专业设置。四是“政行校企”同向发力,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推动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五是发展具备国际视野的职业教育,放眼国际产能合作,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
近年来,各地区、各职业院校按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指示要求,努力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开辟新领域和新赛道。《报告》总结了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多个职业院校培育“大国工匠”建筑人才的典型案例,从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协同“政行校企”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为高素质建筑技能人才培养提供路径借鉴。
据悉,本次活动是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下,由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主办,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提供支持,中科晟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独家赞助,旨在探讨职业教育赋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策略和路径。